在充滿高度不確定的年代,傳統的生涯規劃宣告失靈,你需要的是生涯策略,把自己當作公司來經營,發揮自己的優勢,找到最有利的戰鬥位置,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獲得成功。
假設你的目的地在山頂,但是山的前面有一條非常湍急的河流,你又不會游泳,在不能使用工具的情況下,你要如何過河
?很多人會冒險游泳,但游泳絕對不是渡河的唯一方式,如果你是個長跑好手,也許可以繞過河川,游不動,就用跑的;跑不動,就用走的。誰說過河一定要游泳?這就是策略,就是選擇特定的方法或途徑,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獲得成功。
過去策略一詞常用在企業經營上,近年來也開始用在個人生涯發展上。所謂生涯策略(Career Strategy),就是把自己當作公司在經營,利用SWOT(S=Strength優勢,W=Weakness弱點,O=Opportunity機會,T=Threat威脅)分析自己的優缺點,以達到生涯發展的目標。不確定的年代生涯規劃失靈,創新企劃顧問公司總經理鄭啟川先生指出,過去常聽到的生涯規劃(Career Planning)理論,曾經在台灣風靡多年,但生涯規劃是有前提條件的,也就是在經濟穩定成長的年代 ,因為大環境變化小,趨勢容易預測,個人生涯規劃可以依循組織升遷來走,只要努力,加薪和升遷就不是夢。
但是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,隨著網路興起與全球化競爭的趨勢,職場遊戲規則改變,不再是「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穫」,許多上班族薪資停滯、升遷無望,為公司賣命數10年的經理人,甚至因為公司西進中國大陸,而頓時失業。依照生涯規劃理論,40歲應該是職位與財富三級跳的黃金年齡,但現在40歲卻變成失業的轉折點。因為忽略外部環境的動態變化,所以讓以環境穩定為前提的生涯規劃理論完全失靈。盲從熱門行業下場有如旅鼠生涯規劃與生涯策略最大的不同點是:生涯策略是以自己為出發點,依照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優勢,選擇推出何種產品切入市場;但生涯規劃卻是以當前市場熱門產品做切入點,至於這個產品是否是自己的優勢,反而被忽略。
舉例來說,公務員或金融業以往被稱為金飯碗,許多人投入這個行業,並非適合或喜歡這份工作。好比正值40歲的大雄,大學經濟系畢業後,因為父母都在銀行工作,也都有不錯的發展,雖然他對金融業沒興趣,但看在薪資待遇不差的份上,仍然報考三商銀。原本以為可以在銀行退休的大雄,在民營化後組織重整失去了舞台。本來一直都從事放款的他,被調派到理財部門,因為沒達到業績要求,最後遭到優退。
「參照前人經驗去做生涯規劃,下場就好像旅鼠!」鄭啟川解釋,旅鼠是一種盲目跟隨群體行動的老鼠,如果帶頭的旅鼠跳崖,所有的旅鼠都會跟進一起跳下山崖。大部分人其實都跟旅鼠的習性相近,從小在家聽從父母指示,在學校聽從老師教導,畢業後也遵照父母師長的期待,趕快找一份安全穩定的工作,進入職場後,依然只會遵從上司的指令做事。到頭來淪為大雄這樣的壯年失業者,因為組織遭逢變動,讓原本的計畫脫軌,使許多人的生涯規劃,面臨失靈的窘境。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,生涯規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!當所有的職場規則都被打破時,需要的是策略,而不是計畫。簡單來說,生涯策略就是對內認清自己的能力、興趣、嗜好、性格,對外分析環境有哪些機會或威脅,然後用對自己有利的條件發展,找出自己的最佳位置,像經營企業一般地經營自己。
約翰麥克斯威爾(John C. Maxwell)在《Thinking for a Change》書中點明,如果你不希望失敗是人生的一個選項,沒有什麼比「策略規劃」更能幫你避免失敗。工作者必須效法企業,構思生涯策略,先評估自身優勢與外部環境,然後擬定目標,畫出策略地圖,將終極目標切割成數個階段性目標,並排列優先順序,循序漸進展開行動。生涯策略從目標管理做起,那要如何做生涯策略呢?鄭啟川建議要由目標管理做起。他指出,美國曾做過一項調查,針對數百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,問他們「什麼是對你一生幫助最大的聰明行為?」大多數的受訪者都回答:「一生只做符合自己目標的事,就是聰明的行為。」多數人的盲點,在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?不清楚如何設定目標。
大人物知識管理集團范揚松教授表示,好的生涯策略,不是只有工作成就的單一目標,而是一種生活配置(Life Portfolio),能顧及財務、家庭、健康、個人成長等諸多面相,在人生不同的階段,將資源做有效的配置,每個階段比重不同,但都以追求個人幸福最大化為優先。例如在求學期,學習與課業比例較重;初入社會時,事業比例較重;過了30歲,愛情與家庭比例漸增。把自己當作公司一樣,制定短中長期計畫,每個階段有不同的重心,實現目標的做法也不同。 運用個人優勢 走向藍海之路「興趣與成功機率之間,有明顯的正相關」鄭啟川引述一份調查指出,有超過80%美國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表示,因為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,所以能夠全心投入,成功機率當然比別人高。正如生涯策略大師博恩崔西(Brian Tracy) 所說:「當你做真正喜歡的工作時,你一生中將不會有任何一天是用來工作的。」瞭解自己的興趣後,接下來利用SWOT,分析自己的優勢與弱點,聚焦於發展優勢,避開劣勢,同時分析市場的需求,然後列出幾個工作選項。
以教育科系背景者來說,工作選擇包括國中小老師、高中老師、才藝班或補習班老師等,目前想當正職教師不容易,如果本身確實喜歡教書,而且在主客觀條件上,個性有耐心、說話又有條理,那麼與其跟數萬名流浪教師在紅海裡廝殺,不如試試看補習班或才藝老師,走出自己的藍海之路,就是生涯策略的運用。同樣的,從三商銀提前優退的大雄,大學社團時代就對算命與塔羅牌有興趣,也懂得一些皮毛,本來想當一位算命師,但是長輩強烈反對。不久前,大雄決定架一個算命網站,開始命理服務的電子商務。他透過以前的同事介紹客戶,幫客戶們解決人生疑問,順利開創了事業的第二春。
一個生涯策略高手,永遠懂得運用個人優勢,站在最有利的戰鬥位置,不管環境再怎麼變,永遠都是贏家!
點這裡繼續閱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